扫一扫,了解更多资讯
登录 注册
      欢迎投稿,可以是读书感想,也可以是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方面思考与经验分享。若被采用,我们将支付稿酬,并在年终根据读者和专家的评议评选出优秀文章给予奖励。投稿邮箱: yzz@kouzhiwen.com 。也欢迎读者对我们发表的文章进行评论,以起到相互探讨、相互促进的目的。
如何在单企业组织化能力尚待提升的企业里导入集团管控体系(民营企业集团管控“五问”之五) 发布日期:2014-09-14 13:25:11 
    在国内,不少民营企业在机会期取得快速发展,其集团管控呈现出有别于国有企业的一些特点。《华夏基石洞察》将分五期分享华夏基石合伙人葛晶对有关集团管控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不是介绍集团管控的一般做法,而是根据我们民营企业集团管控的咨询实践,分享这一领域中的一些特性和经验。葛晶要和大家探讨的主要集中在“五个话题”上,分别是“集团管控一定有母公司吗”、“为什么要做集团管控”、“怎么做集团管控”、“选择了主导管控模式之后,是否所有条线的集分权模式都与主导管控模式相同”、以及“如何在单企业组织化能力尚待提升的企业里导入集团管控体系”。本期分享的是最后一个话题。

 

 

公元前356年,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秦孝公没有采取强制压迫的办法,而是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辩论,以理服人。既让主张改革的商鞅说话,也让反对改革的甘龙、杜挚说话,各自把自己要说的东西都讲出来,看看谁更有道理。直至商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使反对派哑口无言,才称之为“善”,才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此后商鞅执政约十九年。至公元前338年,秦惠公继位后,旧贵族们开始反扑,诬陷商鞅谋反,最终商鞅虽“作法自毙”、“车裂灭族”,但是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谓“用其法不用其人”。

我们说集团管控的实质是组织变革。我们做组织变革的前提或基础是什么呢?大部分的企业,其单企业的组织化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却要在这样基础的企业里导入集团管控体系,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帮助企业成功呢?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包括我们的团队也经常会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积累的实践研究还不够,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在探寻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首先是理论基础。研究变革的大师约翰•科特,他讲的领导力与变革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功变革的八个步骤,会给我们一些线索。但我们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跟科特提到的一些问题契合度还不是特别高。我们在研究这个领域的时候,回归到社会变革层面上,从社会变革的范畴和过程中借鉴怎么样的变革是成功的。纵观中国历史,一些学者认为有两次变革是成功的,一次是商鞅变法,一次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结这两次变革,它们都有这样一个契机:就是处在整个社会经济向上走的这样一个阶段;而且变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通过变革,让更多人享受到利益的增加,变革会给大多数人带来好处;这种变革在推动的时候就会比较顺畅。回归到我们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其实目前是经济下行的阶段。对于我们目前能够接触到的企业来讲,宏观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究竟如何呢?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要增速很难,甚至有些企业是减速,不是做加法,甚至是做减法。在企业做减法的过程中,我们如何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组织变革的过程,这是我们目前遇到比较困难的课题。

回归到现实层面,我们一般有这样这种做法,我们当陪练,运用辅导式咨询,一次性导入新体系。它比较像前苏联改革时候的休克疗法,就是一次性导入一个新的体系。原来的体系全部停止,然后把新的体系导入进来,按照新的体系来运作。这种方式实际上比较理想化,我们当然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做。因为对于我们来讲,实施阶段的周期会相对比较短。但是实际当中能按这种方式来操作的少之又少。

一般来讲,能做的方式是什么呢?是管理层自己当教练。无论哪种方式,能够真实实施组织变革,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企业核心决策层真正理解并且认同我们整个管控体系搭建的思路。真正理解并认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帮企业家完成了组织化的系统思考,而这个系统思考的过程,企业家及其团队需要跟着我们一起来思考,双方的节奏得一致;而且他们自己必须对这个思考有高度的认同感,我们才能够往下推。

这里就简单的讲一个小故事。我们现在有这样一个项目,薪酬的部分,时间拖得比较久。之所以时间拖得比较久,我们咨询公司帮助企业结合他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个适合他的最优方案。但是老板老觉得这个不是最优,“我的企业还有我们自己的特点”,然后他就要自己去想一些其他的方式和方法来去解决他的薪酬问题。然后等他把他想的那些方法试完了之后,他发现不对,还是咨询公司说的那个对。这是什么过程?企业家的系统思考,他如果能跟上我们的节奏最好;如果他没跟上,实际上他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不得不跟他一起、帮助他走过了这个成长和思考过程。

回到组织变革层面上来,首先企业家必须得完全理解我们跟他共同系统思考得来的这个结果,他才会有动力去推进。第二,如果要完成这样一个变革,除了需要企业家之外,还需要强有力的一个高管团队,来完成这种导入和转化。这里分享两个故事:一个是企业的副董事长,他会承担起这个带领变革的一个角色,他理解这个方案,他去牵动整个这个方案的落地就比较顺畅;另外一个企业,有近十人的高管团队,这么多人来统一思想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导入变革呢?我们称之为“以时间换空间”:就是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让这么多人来统一思想,那就把共识度高的先做,阻力很大的事情就要放一放,等待大家逐渐认同,甚至要等待某些人退休,然后我们这个变革方案才能全面推进。

回到商鞅变法,秦孝公也是通过让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公开统一思想的方式来推进改革。

 

最后,作为这个系列文章的结束语,我想说,关于最后一个问题,变革怎么能够从方案到落地,对我来讲,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方案不易实施更难,且做且深思!

 

葛晶,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华夏基石企业变革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南开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企业管理咨询经验超过15年,咨询经验十分丰富,擅长集团管控、组织结构设计、流程及分权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管理咨询工作。主持和参与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北京移动、广东移动、四川移动、天音通信、东阿阿胶、绝味食品、内蒙古博源集团、安徽祥源集团、天津摩托集团、天津普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瑞拓、安徽驰纬电气、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茂昌世纪投资、中晨控股、四川寅吾集团等数十个运营管理类项目。